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最早的根雕作品_我的系统不正经
笔趣阁 > 我的系统不正经 > 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最早的根雕作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最早的根雕作品

  潞泽会馆的石柱础雕刻,取材广泛,造型新颖。

  大多为飞禽走兽,与吉祥植物相结合,一动一静,交映生辉,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。

  从中可看出,古代艺人独到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。

  而这里面也不是没有遗憾,因为里面有部分珍贵建筑,已经损毁。

  潞泽会馆虽然因近300年的历史,和保存较为完好,忝列“全国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
  但是,它的部分精华却永远消失了。

  现在再也看不到那上面的手工艺术和匠人心血,这部分精华就是戏楼前的九龙壁、文昌楼和魁星楼。

  它们通通毁于六七十年代,像是九龙壁,原来位于潞泽会馆中轴线最南端。

  它坐南朝北,高约10米,宽约8米。

  墙面镶嵌数百块琉璃构件,装饰华丽。

  照壁南面,有双重须弥石座,束腰部位饰多变的福寿图案。

  壁体为三个圆形立体雕塑,依次镶嵌“二龙戏珠”、“麒狮戏斗”、“渔樵耕读”图案。

  图案之间与两侧分嵌两副对联,内联为“经壁辉光媲美富,羹墙瞻仰对英灵”,外联为“浩气已吞吴并魏,麻光常荫晋与秦”,极言武圣关羽的威名之高。

  照壁北面,双重须弥石座,图案与南面相同。

  壁体中部镶嵌九条祥龙,环绕九龙四周饰寓意富贵的“福”字、牡丹和吉祥如意等图案。

  潞泽会馆的九龙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、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
  它历经了二百四十多年风雨后,遇到了大风暴,可惜没有保存下来。

  它同附近的文昌阁、魁星楼同时被拆毁了。

  当然,现在阳洛这边也不是没有好东西,因为这里毕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所以也有着不少传承人。

  在走出会馆的时候,陈文哲就看到了一件精美的根雕。

  这是一件《黄河人家》的根雕作品,制作的十分精细,手艺也是顶级。

  看到它,陈文哲就好像是看到了作者手中的刻刀,在原木上翻飞。

  或粗犷有力,或精雕细刻,经过一番雕刻,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,就完成了一次华丽变身。

  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场景,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虫鱼鸟兽,一块小小的木头上“装”的尽是精彩世界,这是木雕展示的传统魅力。

  这是孟津木雕,也只有近距离,才能感受到这种木雕艺术之美。

  陈文哲能够看出来,这里面七分自然,三分人为,就是这样才更能显现出其中的巧夺天工。

  此时是金秋时节,陈文哲就因为一件根雕,走进了别人的工作室。

  也是来到了这里,陈文哲才发现,这里居然别有洞天。

  从此也可以看出,阳洛真不愧是千年古都。

  走进位于孟津的安氏木雕工作室,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金丝楠木的香味。

  这里的的主人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孟津木雕第五代传承人的。

  此时这位木雕大师正在专心雕刻,他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,擅长油画、石雕。

  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,2009年至2015年,他赴胡建学习根雕、木雕技艺。

  从此掌握了从选料、构图、打胚、雕刻、打磨到成品的全过程技艺,以及浮雕、立体雕、镂空雕等各种雕刻技法。

 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,选材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、不易变形的树种,如楠木、崖柏、紫檀、樟木、银杏、沉香等。

  他做的木雕讲究七分自然,三分人为,他以根雕为主,依天然树根形态,按照根材的特征立意。

  机动灵活地把握多雕少雕的部位,该留的留、不该留的就不留。

  还可以根据根材的色泽、洞穴、疤瘤、纹理等创作,创造一定的意趣。

  而木雕作品的创作是立意在先,不像根雕是因材立意。

  作者一旦明确主题,就可以按个人喜好、志趣去雕刻。

  而那幅作品《黄河人家》,呈现黄河人家的生活场景,用根雕艺术弘扬黄河文化。

  早期木雕以佛像居多,之后逐渐发展为花鸟山水。

  近年,他以传统木雕工艺为基础,与现代创意相结合,在总结多年的雕刻经验上不断推陈出新。

  所以才会雕刻出一批具有阳洛地域特色、创意十足的根雕作品。

  这些作品饱含河洛文化元素,富有民俗艺术内涵,被艺术爱好者喜爱和收藏。

  根雕茶台、花架,根艺灯具、装饰画……

  这家工作室内,形式多样的木雕、根雕艺术品琳琅满目,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
  真正的木雕,市场潜力肯定不如根雕大。

  不是根雕更好,而是因为现代人追捧。

  当然,古代人也喜欢根雕,特别是古代的读书人,毕竟这是一件雅事。

  既然有人追捧,自然就有很多作品传世。

  很意外的,在这家工作室之中,陈文哲看到了一件很古老的根雕艺术品。

  “这应该是仿品吧?”看着眼前的龙,陈文哲很快就确定,这应该是仿品。

  因为他想起来了,这条龙是出土之物。

  不过,确实应该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根雕作品。

  这件根雕作品发现在荆楚,属于江陵“马山1号”楚墓发现的根雕辟邪。

  依据树根自然成形,圆雕彩绘,整体为一长形弯曲的龙形。

  全长0.69米,高0.31米至0.4米。

  圆身,高足,卷尾龙首,目、耳、鼻、嘴、须、齿俱全,面目狰狞。

  马山楚墓,战国楚墓群。

  面积约10万平方米,1982—1983年发掘10余座长方形土坑墓。

  1号墓有斜坡墓道,葬具为一椁一棺,椁上覆粗竹席。

  椁内用隔板隔成棺室、边厢、头厢。

  棺外横束三道麻布,套一件丝质棺罩。

  棺内空间被衣衾包裹充塞,盖在上面的是一件素绢绵袍,和一件满绣龙凤纹的绢衾。

  其下是用13层衣衾裹殓尸身,衣衾外用九道锦带横向捆扎。

  共出土衣衾19件,包括绢衾、夹衾、绵袍、裙、绵袴等。

  衣料有绢、纱、罗、锦、刺绣,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。

  随葬丝麻织品、铜器、陶器、漆器、竹器和木俑共130余件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